遂宁分校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遂宁人事考试网 > 考试快讯 > 2013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热点:别让“无机会”成为青年

2013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热点:别让“无机会”成为青年逐梦的绊脚石

2013-05-02 16:07:13 遂宁人事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遂宁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13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热点:别让“无机会”成为青年逐梦的绊脚石,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遂宁华图微信客服】 ,更多资讯请关注四川华图微信公众号(schuatu),遂宁华图培训咨询电话:点击查看,微博:@四川华图

及时获取遂宁考试信息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遂宁华图教育】

  “韭菜哥”高杰是山东省文登市南海新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紫草泊村党支部书记。他组织成立了“紫草泊利民农业田间管理专业化合作社”,统筹管 理全村1200余亩耕地,推进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2012年5月,在威海团市委青年创业创新项目的扶持下,高杰带领800多户菜农规模化发展有机韭 菜,并对接超市打开销路,走上了生态农业致富路。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高杰说扎根基层就是要和农民携手,共同追寻生态农业梦、致富梦。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新华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 黄小希)对于青年而言,梦想或许会因时代变迁而不同,但每一位青年的逐梦路,都离不开公平阳光的照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更提醒着当下社会,别让青年的梦想在一些不公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青年人富有活力,充满梦想,渴望成功。另一方面,面临升学、就业等激烈竞争的青年群体又相对弱势。他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争取更好的发展平台,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萝卜招聘”、“拼爹”以及涌动在各个层面的“潜规则”,让不少人动摇了“爱拼才会赢”的信心。

  有社会学家提出了“无机会群体”概念,这些人往往因为资源配置或制度方面的不公,被剥夺了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如果本应敢闯敢拼的青年人沦为 “无机会人群”,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大打折扣,整个社会的活力也将受到影响。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应该保证每一个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 利。在充满机遇、通过奋斗能够实现愿望的社会,青年的逐梦道路才能频现精彩。

  不让“无机会”成为青年逐梦的绊脚石,离不开规则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一些制度执行过程中被人为走样儿,导致弱者愈弱,强者愈强。如果阻碍社 会阶层流动的“天花板”难以突破,不但会使部分青年梦碎,民族梦、国家梦恐怕也难以实现。规则制度的完善,应广聚民意、广纳民智,避免不必要的干预,让权 力运行得公开透明。

  不让“无机会”成为青年逐梦的绊脚石,离不开他们对现实的广泛参与。青年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适应。如果能让青年参与制度制定的相关环 节,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声渠道,社会资源的分配或许能更具针对性,更符合不同时代下青年的发展需要。只有合适的土壤,五彩斑斓的梦想才能绽放出绚烂花朵。

  当然,避开逐梦路上的绊脚石,也离不开青年人自身的努力。一味抱怨,最终只能被社会抛弃。任何社会环境下,都有一批不服输、不认命的人脱颖而出。青年人既要有贴近现实的小梦想,还要有能够预期的大梦想。每一个出彩的青年梦,将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让青春出彩--逐梦青年呼吁机会公平

  新华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黄小希、周竟、双瑞)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希望也,故进取。

  无论何时,青春都是充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阶段。在“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的时代下,作为“中国梦”重要构成的一个个“青年梦”,是否都能拥有绚丽绽放的舞台?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目标要定在踮起脚尖能够实现的位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电气工程总体研究室主管设计师王鹏鹏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不同的梦想,“让自己不懈追求”。

  因为“神九”任务期间担任飞行控制任务,“80后”女孩王鹏鹏被同事亲切地称为“神九妹”。如今,在“神十”任务中仍将从事飞船系统调度工作的她,正为着新的梦想忙碌。

  这份在旁人看来很酷的工作,实际上很苦、很枯燥。“有争吵,有迷茫,有彷徨,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累。”王鹏鹏坦言,“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那句话: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梦想,同样是尚贞涛奋斗在崎岖创业道路上的动力。

  12年前,18岁的尚贞涛揣着42元钱,从湖北老家坐了30多个小时火车到浙江杭州的一所大学报到。当时,他最大的愿望是通过打工把大学念完。然而,12年后,30岁的尚贞涛已身价千万,拥有5家互联网企业。

  “创业,不仅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我能够帮助别人。”尚贞涛说,作为“80后”,他觉得梦想里更多的是责任。

  在杭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尚贞涛一样,通过创业实现梦想。根据杭州大学创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杭州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4%-5%,存活率达到近30%,在册大学生创业企业已有近6000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5家。

  “现在年轻人的就业与创业,相对过去是存在一些困难,但依然有一大批人脱颖而出。这些人一定是不服输、不认命,用建设性心态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邓希泉认为,实现梦想需要青年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权威的大无畏精神,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这句流行在青年中的感慨,含蓄道出了面对现实的诸多无奈与不满。

  从寒门学子难以凭“知识改变命运”,到农民工“城乡两无依”的迷茫,还有“北漂”的惆怅,以及“屌丝”的自嘲,一部分青年群体在教育、就业、创业、住房等领域遭遇的种种不合理和不公平,成为“骨感”现实的注脚。

  清华大学一项关于加分制度如何影响高考录取概率的调研分析显示,尽管农民子弟在所有数据中所占比例不低,但考上985、211等重点高校的比例偏低。如果考虑“加分制度”因素,来自干部、企业家家庭的学生考上好大学的比例远超农家子弟。

  “青少年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能‘拼爹’的也许可以获得多一些机会。但如果爹妈帮不上忙,很可能就感到极大的心理落差。”主持这项调研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家李强认为,机会意味着获得各种资源,如果工作、编制、户口等资源过于集中,甚至被垄断,大多数人也就失去了机会。有竞 争能力的群体一旦变成没有机会的群体,可能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风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其发布的《2011年青年社会心态》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部分青年人难以平衡炫富、仇富的不良心态,一些弱势群体与边缘群体会因自身地位状况而引发社会泄愤行为,一些青年因拜金主义而不惜丧失道德底线去做一些违法事情……

  邓希泉认为,如果一个青年努力和素质兼具,却因没有社会资源难以获得更好的机会,遭遇发展“天花板”,这个青年的能力就无法有效发挥,人生价值也被“人为”地打了折扣。

  比如创业,尽管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梦想,但不少人因为缺乏条件,只能让想法在心中翻腾。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杭州,大学生创业依旧面临重重困 难。根据杭州市团委、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调查,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难题包括资金不足、赋税过重等,他们渴望政府提供融资服务和市场拓展帮助。

  “只有充分激发来自中下层家庭青年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平等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的财富与创造力才能充分涌现。”邓希泉认为,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势必使青年产生职业和精神方面的懈怠,失去昂扬向上和努力奋斗的精神状态。

  青春需要梦想,梦想呼唤机会

  对王鹏鹏而言,“神九”让自己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现在,“神十”飞天将成为她新的梦想和舞台。

  “如果没有单位‘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年轻人或许只能成为‘跑龙套’的角色,无法得到站在舞台中央展示才华的机会。”王鹏鹏说,社会应尽可能给予青年人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26岁的青年农民工李想(化名)做梦都希望能有一份可以让他成家养家的工作。在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集团的生产车间一线已工作了 两年,李想说,自己看到的天色,永远是黎明和夜幕,其他时间都在流水线日光灯下,月收入却只有2500元。乏善可陈的收入,没有学历和技术,让成家立业变 成一个遥远的梦。

  邓希泉直言,青年的发展离不开丰富且公平的机会,但这些宝贵资源往往垄断在“成人世界”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年的自我发展意识越来越明 确,在关系其切实利益的政策制定过程中,青年群体应被赋予更多的参与权,让他们主动表达自身需求,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成人世界”的给予和自觉。

  李强认为,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思想观念障碍以及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国社会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实现规则重建。除了某几个特殊领域,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减少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

  有学者指出,当社会作出“只要你努力,就有机会取得成功”的承诺时,政府应为这个承诺的实现提供条件。“中国梦”必须化为政府纠正不平等的资源、权利、机会分配以及利益分配的行动。青年实现“中国梦”,尤须这样的社会“土壤”。

  “如果我们为青年人提供的机会太少,如果青年的成功只能在少数几个渠道里一味地‘熬’,那么这个制度在设计上一定有问题。”李强说,机会公正不公正,主要还在于制度设计的细节,确保能为多数人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青年真正看到出彩的道路有千万条”。

  瓷娃娃”考上研究生:轮椅上的人生依旧可以精彩

  新华网杭州5月2日电(记者周竟、黄小希、双瑞)骨折、接骨、再骨折,反复不断,这是24岁“玻璃男孩”许磊对自己年轻生命历程的概括。这种名 为“成骨不全症”的罕见病得病率不到万分之一,然而这个轮椅男生仍旧认为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他一路坚持与别人一样求学。4年前他考上了大学,而最近他又 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很小的时候,以为残疾人没有未来,但现在我知道,我们仍然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许磊说。

  许磊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家人给他取这个名字寓意身体健康、强壮。然而这个小生命并没有如名字般幸运。在出生几个月时,许磊父母 便发现他髋关节外翻,腿部发育不正常。跑了多次医院后,他们终于知道了这个病的名称--成骨不全症,患病率为万分之一到一万五千分之一,轻易地骨折、像瓷 器一样脆弱是他们的特征。

  “不管怎么样,活着就有希望。”许磊父母听到噩耗后,痛哭又收起眼泪,决定与孩子一起直面人生。

  身体已经残疾了,心灵不能再残疾。许磊父亲许国强认为,上学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坚持把许磊和其他小孩一样在正常年龄送进了学校。从小学到高中, 许磊都是由爸爸背着去上学,早晚接送,妈妈则是中午送午饭。由于不能走路,许磊在教室一坐就是一天。“坐的时间太长,屁股都磨出了血泡。”许磊母亲杨霞娣 说,很多次她看到沾血的垫子心疼得掉眼泪。

  不过,在许磊看来,能坐在教室里就是幸福,因为一旦骨折就不得不躺在家里。读小学期间,许磊就骨折了六次,每骨折一次就得休养半年,这等于小学 一半的时间他都是缺课的。不能上课怎么办?许磊只能躺在床上自学。自学对一个小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或许是因为身体的残缺,让我更好强,更渴望读 书。”许磊说,他一课不落地写作业,隔天让妈妈送到老师那里批改。

  让老师和同学佩服的是,许磊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中考时,班里只有5人考上重点高中,他是其中一个。“许磊的成绩不是靠着聪明,而真的是刻苦出来的。”一位教过许磊的任课老师说。

  许磊坦承,这一路并不顺利,内心时不时会痛苦和挣扎。“会觉得孤独,看到别人能跑能跳,而我哪里也去不了,难免有失落感。是父母的爱和同学老师 的关心,让我一路坚持下来。”许磊说,高考前一个月,身体和精神压力达到了承受的极限,他一度想放弃,后来在父母“参加高考就是成功”的鼓励下,他完成了 学业,最终考上了浙江农林大学的会计专业。

  “我觉得很幸运,从小学到大学到接下去的研究生,每所学校都接纳了我,并给予我很多支持。”许磊说,残疾人被一视同仁地对待,没有被剥夺求学的机会,让他很感恩。

  上大学,许磊面临独立生活的挑战,因为以前吃穿住行都是父母照料好的。“本来我爸爸要来陪读,但我知道,一辈子让他们照顾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学会自理。”许磊说,他从最简单的买饭、洗衣、驾驶电动轮椅做起,现在一个人生活已经没有问题。

  在许磊的单人间宿舍里,记者看到,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整齐。

  “我能读完大学,很大的功劳要归给班上的另外五位男生,因为部分课在没有电梯的教学楼,我的电动轮椅没法上去,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他们背着我上下楼。”说起大学生活,许磊毫不吝啬地把赞美给了班上的同学。

  尽管自己的生活没有别的同学那般色彩斑斓,但许磊在学业上一路领先。大学期间,他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还获得浙江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等荣誉。

  “在学习的时候,我会忘记自己身体的残缺,获得心灵的自由。”许磊说,上大学让他的视野更宽阔,对生活更乐观。

  去年,许磊决定考研,好让自己更充实一些,为以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增加一点竞争力。整整一年早出晚归,许磊的付出没有落空,被浙江财经学院录取。“考研对人身体和精神都是很大的考验,很多人中途放弃了,许磊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一位与许磊一起考研的同学王江坤说。

  浙江财经学院的老师在面试许磊时,吃惊于眼前的小伙子是个不能行走的残疾人,继而为他不懈的求学经历所打动。“我们欢迎你,你在学业上很出色,精神上更难能可贵。”面试结束,老师们为他鼓掌。

  说到未来,王磊充满信心。“虽然不能行走,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梦想,能一样上学,一样工作,我们就有价值。”王磊说。

  青年农民工李想:“我的未来在哪里”

  新华网郑州5月2日电(记者双瑞、黄小希、周竟)“觉得生活没希望了,不知道往哪里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在富士康车间流水线上工作了2年的26岁工人李想(化名),轻轻把头调转向窗口,眼神疲倦又迷惘,脸上流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感。

  李想自称“久经考验的二代农民工”,从18岁中专毕业踏入社会至今,他的梦想从来不曾改变:“有一份能够成家养家的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让母亲不再为我操劳。”

  渴望成家立业是人之常情,但在他身上却变得十分遥远。

  每天,数以万计的苹果手机从李想和他的工友手里生产出来,流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衷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同样年轻的李想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我的双手摸过的iphone加起来可以盖一栋二层楼房了,可我拿到手的工资却买不起一间房子用的砖!”李想说,自己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每天重复同样简单而机械的动作,“青春一去不返,谁能告诉我未来在哪里?”

  李想出生于河南信阳农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和他都相信,上学读书或者学得一技之长会是农村孩子的好出路。后来,他考上一所中专院校,学习钳工专业。老师说,钳工专业在市场上很热门,毕业了工作好找挣钱又多。

  很快,四处碰壁的李想就感觉受到了愚弄。他发现,劳务市场上最常见的招工类型是普工,换言之对技术能力不做要求,他几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为了糊口,他只好辗转于南方沿海城市的各类中小型加工企业,做一些“看一眼就会”的工作,薪资自然低微,每月1000多元,他基本攒不下钱。

  几年的打工经历让李想隐约意识到,繁华的大城市并不属于自己,他开始希望回归故土。2011年初,富士康郑州园区招工,作为全球500强企业,而且离老家不远,它使李想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不过,李想富士康生涯的第一站并不是郑州园区,而是以培训的名义在烟台厂区工作10个月。当时他负责产品烤漆环节,其实只是站在流水线支架前, 往上挂原件,从早上7点半干到下午6点半,一天11个小时站立重复这一个动作。他脚后跟的茧,离开烟台厂区一年后都没有蜕,收入却始终在2000元左右徘 徊。

  他的微博详细记录了进入富士康以来的状态,经常“加班到精神恍惚”,有时“离岗如厕,太累太困,竟在厕所睡着”,有时抱怨“连续7个月工资不到两千了”,很多次还流露出辞职的念头,说“最近回家种田的念头特别强烈”。

  “来富士康有些时日了,抗拒、愤怒、无奈、忍受、尝试融入……就这么一直走到现在。突然发现自己的意志被逐渐消磨殆尽,对梦想和生活也不做设 想,甚至说服自己‘生命不过如此’。”2012年底,李想从流水线工人晋升为全技员,处于这个企业多达13级的权力结构体系的第二层,但他并没有感到多少 喜悦。除了继续晋升的重重困难,生活依旧是上下班睡觉,城市里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与周围许多工友不同,李想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鲁迅的杂文。他能指出某家出版社的《鲁迅杂文全集》缺了哪篇文章,他也常在微博上引用鲁迅名言,自己的文字也带有鲁迅式的犀利冷峻。他说,鲁迅的思想可以让他在混沌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

  “我没学历也没技术,对外面的情况不了解,离开这儿又能干什么呢?”李想说,很多次下定决心抛弃目前的工作,却又被现实打退。机械重复的流水线工作不能带给他任何技能上的提升,走出去并没有丝毫竞争力。

  其实,他真正梦想的工作是劳工NGO。“我们这些创造价值的人并没有公平地享受到成果。”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意识到,农民工群体很需要社会的认同和帮助。在他看来,维护劳工权益比他从事过的任何工作都更有价值。

  “梦想不敢想太远,眼前最大的愿望还是挣钱结婚生子,让母亲放心。”不久前,李想终于借钱在老家的县城付了房子的首付,他说感觉压力更大了,但总算有了盼头。他希望能给未来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步自己后尘成为“三代农民工”。

  长期研究中国劳动市场的学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樊明说,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许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为回归乡土积累财富,而是有着在城市落地生根、获得有尊严生活的强烈愿望,政府和社会应为他们的梦想提供实现的机会。

  严峻求职年与高校毕业生的几多困惑:女子真的不如男?

  新华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黄小希、周竟、双瑞)近年来,每当提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个常见的形容词就是--严峻。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又攀上了一个新高度,使得这一群体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去年全国680万人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

  每年必演的就业“大戏”,总免不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激烈,也少不了一些人“一毕业即失业”的无奈。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们遭遇了哪些困惑?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高校毕业生,倾听他们的就业故事。

  困惑一:女子真的不如男?

  作为女生,张梦倩从小学到大学都为自己的性别身份骄傲:女班长、女旗手、女辩手……一直以来,她成绩优秀,社交能力强,奖状、荣誉证书一箩筐。然而到了大学毕业找工作期间,这位自动化专业的“女强人”突然发现,自己所有的优秀可能敌不过“男生”的身份。

  张梦倩说,从去年下半年她就开始找工作,自信地投了很多简历,不过很少有企业给她回复。很长一段时间,她总在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然而当看 到班里其他成绩比她差、能力也不及她的男生纷纷成功签约,而其他女生像自己一样一次次吃闭门羹时,她意识到问题出在企业偏爱男生上。

  另一位学金融的女生陈芳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惑,“每次面试,面试官总是不断地问我‘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小孩’‘能不能长时间出差’。还有一次,对方企业竟然提出让我工作五年内不生小孩,正常的生育权都受限制了。”陈芳苦诉。

  记者发现,女大学生求职时遭遇性别歧视并不少见。全国妇联发展部2011年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

  困惑二:坚持梦想,还是“混碗饭吃”?

  4年前,浙江理工大学中文系学生周浩(化名),不顾家人反对,坚持选择了文学专业。大学4年,他过得有滋有味,发表过不少作品。但毕业求职时,他开始迷茫了:“这个专业就业面很窄,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

  和周浩一样,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很焦虑。由于毕业形势严峻,学院已经给党员下了“军令状”:“党员带头就业,毕业前都要把就业三方协议签了”。学院还给出条件:“只要5月前签三方协议,这半年每月奖励500元;毕业前签的,也能拿到300元一个月”。

  但直到现在,周浩班里签约的同学寥寥无几。“继续坚持梦想,意味着很难就业;如果换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那4年学就白读了。”他说,自己还想找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有的同学为了生计已经开始妥协,“有的打算从事服务业,有的打算做生意”。

  一位有过类似经历但已经毕业工作多年的“过来人”闫哲说,坚持梦想,选自己所爱的专业并没有错,但就业是很现实的问题,“大学期间要尽早为找工 作做准备,比如多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充实自己,有机会多实习,尤其要争取去有意向的企业或者单位锻炼,给自己增加一些求职‘筹码’”。

  困惑三:能力明明不差,为何落选的总是我?

  “我就是不明白,明明自己的条件并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就是找不到想要的工作?”从去年9月开始找工作,到今年3月最终与上海一家公司签约,近半年曲折的求职经历,让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小张感觉非常委屈。

  为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小张先后投出了100多份简历,并获得二三十家用人单位的面试机会。她说,尽管这个比例在同学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但谁 能说清楚,在几万、几十万份的简历“海洋”中,那几个、十几个“幸运儿”究竟是凭借什么原因被选中的?小张坦言,处于弱势地位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就像在一种 “无知”的状态下,接受命运的“挑挑拣拣”。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团学办公室阎芳老师看来,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毕业生有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有明确的人才需求。有的 单位看重实习经历,有的单位希望招聘有学生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不能一份简历‘打天下’,应该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积极揣度对方的招 聘用意,制作有针对性的简历和求职信,提高简历的‘命中率’。”

  困惑四:英雄真的不问来路?

  福建仰恩大学本科毕业生小苏明显感觉到,“非名校”的背景让她的求职过程并不顺利。

  “我心仪的不少单位都明确提出了‘211、985院校’的要求。有些单位虽然没有在招聘条件上明示,但能够进入笔试环节的普通院校毕业生很少。”屡屡碰壁的经历让小苏无奈地承认,如果高校毕业生想应聘好的单位,学校知名度还是很重要的。

  除了学校名气这样的因素,家庭背景、户籍等“出身”门槛也横亘在通往梦想职业的道路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小张告诉记者,一些银行会让应聘者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至于找工作和自己的家庭情况存在什么关联,就不得而知了。类似“你对 户口有没有要求?按规定,我们这里得优先接收北京户口毕业生”一类的话,小张也没少听。同时,招聘单位对户籍地的限制并不限于北京户口,小张说,一些外地 公司到北京招人,会明确提出只招当地生源。这些条件都让她很无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邓希泉表示,“遇到‘萝卜招聘’的同时,要相信一定还会有‘萝卜种子招聘’”,大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 可能永远无法得到机会的垂青。与此同时,社会也应通过不断发展进步,为青年人提供充分且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平台,积极支持青年人发展。

 小编推荐:

  2012及2013年四川法检公招考试分数线分析

  2013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事业单位考试时间安排

  2013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成绩查询

  2013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招考公告汇总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真题 时事热点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